文章分享

課程搜尋

文章分享

文章分享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從科研先驅到「百億校長」 徐立之教授帶給社會服務管理的啟發

21/02/2017

[文章刊登於HKCSS Institute 課程手冊 Prospectus Vol.22 (4/2017 – 09/2017)]

文:陳凱彤

從事遺傳學研究期間,徐立之教授早於1989年率先斷定導致囊狀纖維症的缺陷基因;在任港大校長期間,徐教授為港大籌得過百億的善款,贏得「百億校長」的美譽。「要脫穎而出有兩個方法,一是靠自己比別人跑得前,二是從後偷偷推倒在你前面的人。」但我們必須謹記,不論是做科研、為大學募捐,抑或從事社會服務,三者的一大共通點──都是以貢獻社會、造福人群為目標。因此,這位校長明星再三寄語業界同工:我們做事必須毋忘初衷,謹守道德誠信。他亦按此大前提,分享了三者很多能融會貫通的地方,供業界同工借鏡。

團隊分工合作 各就各位向目標邁進

從實驗室領導群雄至走進大學校園春風化雨,徐教授兩個回合的成功之道,同是透過「團隊」分工合作邁向目標。第一回合:一所實驗室得以發現成果,除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地探索新知的研究人員,還有賴反覆做相同步驟的技術員,以至採購物資和管理帳目的行政人員。第二回合:一所大學得以政通人和,有效達到作育英才的使命,徐教授亦不會因校長身份而決 定一切。反之,他會持開明態度,尊重各領域專家的意見,例如與法律相關的,便交由法學院作出最專業、最合適的決定。 同樣,社會服務機構所涵蓋的工作範圍亦相當廣泛,有同工的工作是管理層和督導人員,亦有同工的職責是在前線去服務使用者。徐教授認為,機構要達到其價值和使命,各人就必須有清晰的分工,各司其職,彼此的職務不要重疊混淆,上下齊心才能將工作做到最好。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徐教授再三強調,沒有一條公式是通用於每間機構、每件事情上的。因此,他寄語業界同工切勿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把別人說好的一套照辦煮碗地搬到自己機構,「就如同一基因放在不同的生物身上,都會有不同的結果。」他建議機構該因應情況,敢於創新,突破現有框架,按實際需要度身訂造最合身的管理策略。管理層亦應多聽取各領域同工的經驗,不要站在高處下達太多指引,相反,應在確認每個決定背後的原因是合理後,多放手給各同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套。

發揮互助精神 達至共贏

徐教授常告訴他的科研學生,世上並沒有很多新的公式,大家經常都只是互相借用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取長補短而已。同樣,社會服務業界亦應互相交流資訊,借鏡其他機構的經驗, 並抽絲剝繭選擇合用的元素,加以強化自身的能力,讓整個業界一同進步,造福我們的社會和服務使用者。

堅守道德誠信 毋忘初衷

做科研要發表未有他人發表過的結果;從事募捐則要從眾多院校對手中跑出。可是,有競爭就能「為求目的,不擇手段」了嗎?當然不!──徐教授再三勸勉業界同工必須堅守道德誠信,「做科研千萬不要把別人的結果據為己有;做募捐亦切勿 說『(競爭對手)已夠資源,我們較有需要』等說話」。因為真正的造福社會成功,並不是靠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去達至的,而是應該謹記自己當初的目的,用真誠去打動人心,亦即社會現在常說的毋忘初衷。」

http://institute.hkcss.org.hk/files/Photo_Question.png

業界同工都積極向徐教授發問!

即使徐教授已於2014年完成港大校長使命,但在「總裁對談午餐會」上,不少業界同工(有不少更是港大校友!)看到徐教授,仍是會熱情地簇擁著「徐校長」拍照留念,足見其校長形象深入民心!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