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Sharing

Course Search

Article Sharing

Article Sharing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後新冠肺炎時代的領袖反思】 馮康醫生:看問題要夠深夠闊夠遠

21/10/2021

[文章刊登於HKCSS Institute 課程手冊 Prospectus Vol.31 (Oct 2021 - Mar 2022)]

文: 周靜雯

狄更斯小說《雙城記》開首寫著:「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是好是壞,關鍵在於能否將事情看得通、看得遠,成功轉危為機。由2020 年開始,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的重擊;時至今日,我們已來到「後新冠肺炎時代 (Post COVID-19)」。一年半前的「新常態」,現在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是面對疫情發酵的長遠社會問題,如貧窮人口增加、疫症患者的康復支援、精神健康問題等,作為社福界領袖,如何迎難而上,轉危為機,帶領機構開闢新道路?早前HKCSS Institute 邀請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擔任《第三屆社會服務管理人員領袖發展培訓計劃》的演講嘉賓,分享在後新冠肺炎時代下,領袖要如何作出反思及適時改革,並運用新思維迎接未來的挑戰。

2003 年SARS 期間, 馮康醫生剛任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約四個月,該院的8A 病房便爆發疫情,後來連他自己也受感染。十七年後,香港再次面對疫症威脅,馮醫生領會到作為領導或管理層,必須懂得「反思」,要從錯誤中學習,這樣才可以避免重複犯錯。


【過去】危機後反思的三大要點
跨越SARS 危機, 醫療界慣以「瑞士芝士理論(Swiss Cheese Model)」1 研究質素及安全事宜。「系統為什麼會出錯,正是由很多不幸事件同時發生所引起, 好像Swiss Cheese 上有很多小孔,若小孔剛好沒重疊,錯誤是可以被擋下;相反,若小孔剛巧全部重疊,不幸事件就能成功穿過,醫療錯誤便會出現。」馮醫生指出, 疫情大流行的發生, 正是因為公共衞生系統上有很多漏洞, 恍如芝士上的小孔重疊了,令疫情大爆發;利用Swiss Cheese Model,可從系統性的角度去審視現有漏洞,從而減少錯誤發生。


圖片來源:https://almostadoctor.co.uk/encyclopedia/swiss-cheese-model
 

第二是處事反應要具「敏捷性 (Agility)」。馮醫生以武漢成功抗疫作例子,「能迅速動員整個國家的力量抗疫,將染疫數字降低,是Agility 的表現。」他強調,政府或機構要體現Agile Leadership,並不是反應快就可以,還需要同時收集相關數據或訊息作分析,作出適時、適當的回應,才是靈活敏捷地應變。

第三是「集體領導 (Collective Leadership)」的重要性。馮醫生坦然,很多事情不能靠政府單方面解決,例如香港在新冠疫情初期鬧口罩荒,當時內地同樣爆疫令口罩供應鏈中斷,「政府已盡力在世界各地張羅口罩, 但最大供應鏈( 中國) 斷了,亦無辦法; 這時香港商家就發揮力量, 不少公司成功轉型生產口罩,就是整個社會的Collective Leadership。特別在大型災難發生時,不是單靠一個政府、團體或機構的力量可以解決,而是整個社會的Collective Leadership。」


【現在】各界需關注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
抗疫來到現在階段,香港繼續努力「清零」,新加坡決定與新冠共存,美國、法國開始規定公務員需接種疫苗後才可上班。根據「全民健康覆蓋2030(UHC2030)」的研究,2 疫情的影響是長期性的;首先是新冠患者的康復期需時,可能要三至四年,甚至更長;這樣除了加重醫療負擔,亦影響原有服務使用者的醫療質素;另外,因經濟衰退而引致的社會問題,如大眾的心理健康轉差、弱勢社群對社福服務需求增加等, 無論是政府、醫護界及社福界同樣需要關注。馮醫生指,這種長遠的影響稱為「新冠長期症狀 (Long COVID)」,「談到Long COVID,令我有很大的反思,因為SARS 後我跟一班SARS 的病人, 成立『SARS 互助會』, 幫助他們的康復里程,差不多要四年時間,病友們才可以平復,所以他們的康復是一個旅程。」


圖片來源:UHC2030 Discussion Paper 27 May, 2020

馮醫生再引用著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總編輯Richard Horton 所發表的文章,提及「COVID-19 is not a pandemic. It is a syndemic.」3 強調疫情的影響,絕非只有病患者,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社會上的貧苦大眾、老人、長期病患者及少數族裔等等,會較容易因政府為恢復經濟而訂立如「開放經濟」等新政策,得到不公平的對待,令社會問題加劇。因此,作為有領袖視野的政府、機構或團體的領導人,在制訂新政策時,需要考慮政策能否適合需要人士?是否對所有人公平?

領袖視野要夠深夠闊夠遠
談到領袖視野,馮醫生認為領袖看問題時要夠深、夠闊、夠遠,「看問題,有幾深?有幾闊?有幾遠呢?如果不夠深、不夠闊、不夠遠,就很難走出困境。」正如馮醫生離開工作逾30 年的公營醫療體系,其後加入中文大學,並協助籌建首間非牟利的私營教學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下稱中大醫院),原因就是他希望平衡公營及私營醫療體系的差異。2021 年1 月,中大醫院正式啟用,更成為本港首間「智慧醫院」,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運作模式,善用智慧科技改進各項醫護流程及醫院運作程序。除了電子病歷,更包括所有醫護程序,當中多個高危或關鍵的醫療程序如配藥、派藥、輸血及病理檢測等都使用閉環管理系統,除了降低醫療成本,最重要是確保醫療質素及病人安全。馮醫生強調:「科技只是工具,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旅程,加強對病人的照顧,減少病人的醫療費用,最終能促進大眾對健康的注意,增加市民獲得基層醫療(Primary Healthcare) 服務的渠道,不要等有病才看醫生,而是一早預防疾病。」馮醫生希望中大醫院可以為醫療體系帶來改革,成為公私營醫院之間的一道橋樑,建立中間巿場,令大眾在醫療上有多一個選擇,「中大醫院透過全面推行定價收費模式,為市民提供高透明度及可負擔的私營醫療服務。」

【將來】利用創新加強靈活性


圖片來源:https://www.cuhkmc.hk/tc/knowing-us/background


面對將來的挑戰,馮醫生認為領袖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首要是「應變能力」, 無論是醫療或是社福機構,都要有危急應變的能力,「不要停留現在,固有的東西不是答案,不會解決問題,清楚知道要把持什麼,有什麼是可以幫你站穩陣腳;運用你的架構、組織、人事等等,建立一個平台,當有問題時, 能夠快速、機動地處理問題。」其次是「創新」,既可加強靈活性,提升應變能力,更可配合科技平衡公共衞生安全及經濟效益, 作為領袖要多加運用。第三是如何在社會上取得「合作管治(Collaborative Governance)」的決定,新訂的政策需顧及所有人。馮醫生以新加坡及英國抗疫後期作例子,當出現「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時,其實社會上還有一些人是沒有接種疫苗,病毒依然會變種及存在,而這些人就會被忽視。作為領袖,必須審視政策是否針對所有人,以香港為例,香港病理學專科醫生袁國勇教授提出,本港需要有九成人口接種疫苗才算安全,若未能做到,決不能放寬抗疫政策,以保護任何人。

問到馮醫生的人生金句,他笑言做事不會想太多,「所有事一步一步來,好像上山的時候會很斜,要怎樣走?就是一步一步上!」不急進、不放棄,一步步迎難而上,終有一天會爬到山頂;就算在艱難的疫情時代,亦會成為出色的領袖。

1. https://www.eurocontrol.int/publication/revisiting-swiss-cheese-model-accidents
2. UHC2030 Discussion Paper 27 May, 2020
3. Horton R. www.thelancet.com Vol. 396, 26 September, 20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