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Sharing

Course Search

Article Sharing

Article Sharing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方圓有道 重在溝通 曾鈺成平衡之路

09/06/2017

[文章刊登於HKCSS Institute 課程手冊 Prospectus Vol.23 (10/2017 – 03/2018)]

文:柳偉勤

身兼智庫召集人的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是首位具有政黨背景的立法會主席,在任期內以公正持平的主持會議作風獲得跨黨派的議員和社會大眾的認同,讓各黨各派的議員都獲得闡述政見的空間,真正做到「和而不同」。曾先生指出,真正妨礙雙方建立良好關係、發揮團體能量的並非技巧,而是心態上有敵我兩分的思維而未能調整過來。若心態上保持理性,願意對話,自然「有得傾」。

讓理性克服你的本能反應

曾先生看了一本關於《人類簡史》的書,談到人類的本能未能追上客觀環境的演變,尤其近二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舉了個「大食基因」例子,因為人類祖先生存環境惡劣,不易獲取食物,遺傳到現代,便對高熱量--「又肥膩又甜」的食物特別感興趣。「歧視」也可能是這樣的一回事。曾先生曾聽一位美國教授說過,說「歧視」是一種進化而來的本能。因為人類在大自 然的食物鏈當中,只處於中游位置,要搶食,也怕給吃掉,對「非我族類」的動物走近,格外留神,且非常抗拒。敵對的姿態實為自我保護。演化至今,這便變成不同「類」的人相遇,一開始便進入本能,相互敵視,不能溝通!曾先生指出,若要合作成事,必須要以理性克服這本能,否則非但不能有效溝通,更只會將事情搞砸!

沒有敵我 只有伙伴

至於應用到管理層面上,曾先生便談起他任職校長的過往經驗,怎樣由教職員轉換為管理人員的心態調整。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志趣相投的同事自然聚在一起,不喜歡的便不甚理會,反正辦好自己的份內事便可。可是,當曾先生當了校長,便明白不能再有「不喜歡的便不理會」這心態了。既然該教師能勝任他的教學工作,除非你肯定對方會對學校有壞影響,否則不該將一部份的同事,排除作外人,或者視為敵人,必須有「他們全都是你的伙伴」這一個觀念。曾先生一上任做校長便要求自己與所有同事,不論喜歡與不喜歡的,都要有所交流,相互溝 通,讓團隊有更好的合作。再者,溝通也可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和揣測。曾先生笑說過往有位退休教師甚少出席學校的活動,心想過往是否自己曾經說話不小心得罪了對方,所以不願再來活動。後來有機會和對方飲茶,才發現是一場誤會,對方只是不愛出席這些場合,非心懷怨念。

由對立走到雙贏

到了從政,這個信念同樣適用於政界上。在早期的議會生涯,曾先生充當「守尾門」的角色,捕捉對方發言中有什麼錯誤,之後針對反擊。在這樣的環境裡,另一個陣營便是你的對手,要在辯論當中壓倒對手,也要抱著對方說的是歪理,才有那種鬥心反駁。當了立法會主席,與不同黨派的議員們多了接觸和交流,而非只著眼在會議廳上的對抗。曾先生發現,不論建制還是泛民,雙方著實有不少的共同目標。若總想著「我要壓倒你、消滅你」,這樣議會便不能有效運作。當中最為人熟悉,自然是曾先生與「長毛」梁國雄的互動。曾先生笑說一開始覺得這人不好相處。第一次的接觸時正值區議會選舉,曾先生到場助選,「長毛」便指著他來質問,更追著他不放,弄得好不狼狽。當曾先生入了立會做了主席,「長毛」又時常「不請自來」,闖進他的辦公室…有一次,他走進來便對著他說「你知道什麼是愛情嗎?」令他哭笑不得,後來才知對方想介紹一本關於愛情哲學的書給他。在多了這些特別的接觸和交流後,雙方反而多了了解。

台下觀眾提問時問到,在堅持理想時,如何有智慧去分辨什麼事情是可以改變,什麼是不可改變?

曾先生分享他聽過的一則故事,裡面說到把一群蜜蜂裝在玻璃樽內,將底部擺向陽光那邊,樽口則背著光,看看它們能否飛出來。蜜蜂是一種有方向性的動物,只懂拼命朝著光源飛。儘管弄得筋疲力盡,卻沒有一隻能逃出去。反而,再以烏蠅做實驗,雖然它們胡亂飛來飛去,反而不夠兩分鐘便全都跑了出去。這個故事或可讓我們反思,當你以為自己有一 個相當明確的方向,卻發覺如何也走不通時,或許可退下想想,再發掘找到出路的智慧。

http://institute.hkcss.org.hk/files/HKC_9617.jpg

HKCSS Institute社會服務管理人員領袖發展培訓計劃第一、二屆的學員與主講嘉賓曾鈺成先生一同合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