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Sharing

Course Search

Article Sharing

Article Sharing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跨界‧專業‧創新 機構領袖案例與研討

26/03/2015

文:楊曉霖

社會工作是以使命與價值為推動的專業,使命與價值亦是社會服務機構服務不同群體,帶動社會轉變的動力。作為機構領袖,除了管理機構,機構主管與管理層更有着帶領機構發展與實踐使命的重任。身負此項重任,機構領䄂需具備怎樣的視野及能力?

繼上一系列的機構主管勝任能力案例及研討,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繼續與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睿智計劃(ExCEL3)合作,推出社會服務機構領袖案例及研討。除了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前行政總裁方敏生女士、香港小童群益會前總幹事梁魏懋賢女士、聖雅各福群會前總幹事賴錦璋先生領導機構的經驗拍成案例短片,亦分別在10月及11月份舉辦研討會,邀請他們主講,與業界的機構領導層分享他們帶領機構的智慧。方女士、梁太、賴先生主講的題目分別為「跨界別影響」、「專業推動」及「持續優化和創新」,對應不同的機構主管勝任能力。(有關機構主管勝任能力,可參考社聯與ExCEL3「社會服務機構領袖能力建設模型」研究計劃,研究結果已上載到以下網址: http://www.hkcsshkuexcel3.com/ceocompetencymodel/

過界

加入社福界三十多年,方女士從事過不同類型與性質的社會工作,做過不同的崗位,帶領過不同大小的機構,多年累積所得的經驗告訴她,無論於前線為弱勢社群爭取利益,還是帶領機構,使命感最重要。領導社聯期間,她一直致力跨界別的工作,讓社聯成為一個跨界別合作的平台。她深信,透過跨界別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這份信念是源自她的父親,「復康之父」方心讓爵士給她的啟發。在復康工作上,方爵士注意到醫病重要,但幫助病人找回工作、找回生活也十分重要。在方女士看來,跨界別的合作有兩個層次。既要「內跨」,促進不同服務類別的機構互相合作與交流,更要「外跨」,凝聚社福界,與商界,與政府,以致整個公民社會合作。她也強調,跨界別不是個人網路的拓展,而需要有組織化的行動。

雙線發展

社工走向專業化,及社工註冊制度的成立,曾經歷過很多討論與研究,過程漫長。梁太是當中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回顧當年,包括在小童群益會及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的工作,梁太感到,無論在機構內推動服務專業化的發展,還是走出機構,推動社會工作者專業註冊制度的成立,目的都是回應及推動社會發展。梁太認為,隨着社會結構越趨複雜化,人的需要也變得複雜,社工必須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洞悉問題,對受助者提供更深入及適切的服務;所以,出於服務的需要,包括提升服務的深度,也出於社工對人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社工便有需要走向專業化。但是,推動社工專業制度化的過程中,業界人士各有不同的意見與反應。即使在機構的層面推行專業化服務,也受到一些阻力。平衡與協調各方的意見成為她的首要工作之一。


創新基因

聖雅各福群會創辨之初,曾在石水渠街北帝廟一間偏廳推行兒童工作。對於一間基督教機構,於一間道教廟舉辦服務,這個做法可謂非常大膽創新,彷彿為福群會日後的發展埋下創新的種子。事實上,創新亦一直是福群會發展服務的宗旨之一,福群會常常以創新的手法回應社會的需要。食物銀行、時分券、「後顧無憂」規劃服務及各項的社企項目等等,都是福群會引以為傲的創新服務。作為領袖,賴先生十分鼓勵同事勇於嘗試及創新,推行過不少計劃培育同事的創新精神,「十大發亮計劃」便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項目。賴先生亦從管理手法入手,令創新成為機構的文化。但他認為,推動創新之前,首先要認清機構的目標;以福群會為例,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回應社會的需要,每一項創新背後皆有其明確的社會目的。

【社會服務機構領袖勝任能力】影片系列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Do9YV0dEsPx4gIxLuDccBwj1JrR4kxt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