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Sharing

Course Search

Article Sharing

Article Sharing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社工、記者課堂結緣  合作出書推生死教育

10/10/2014

文:利穎珊

獨立記者陳曉蕾的最新調查報導《死在香港》,上冊《見棺材》及下冊《流眼淚》出版後半年銷量達八千多本,引起很大迴響。原來出書是緣起自一位社工的邀請。本來素未謀面,但兩位在二零一二年社聯學院舉辦的「機構刊物寫作」課上互相認識,更展開了社工與記者合作的契機。今年七月,他們再次回到學院的課室,由師生成了伙伴,一同分享這次合作出書的經驗。

合作緣起

聖公會聖匠堂護慰天使計劃的社工梁梓敦兩年前接到機構任務,出版一本討論生死議題的書,不知如何入手之際,聽曉蕾在課上講解寫作理念和出版技巧,發現「她正是我想找的人!」,於是便主動聯絡她。可是,曉蕾對出書也有要求,經常掛在嘴邊的是:「社工不一定懂寫書,出一本書不如保留一棵樹。」她沒有立即答應這位社工的邀請,倒是覺得議題重要,便出席他主講的生死教育地區講座。

講座中,她看到在場市民聽著本來可能是「禁忌」的生死議題,反應格外認真,不斷提問和思考,有些人更由於觸及切身經驗而情緒激動。不過,令她真正考慮合作可能性的,是這位社工看待議題的認真:「梓敦雖然代表機構,但也以議題為重,落力解答觀眾的疑問。最後見發問踴躍,竟抽起機構的服務宣傳,延長討論時間。我才發覺,與這人合作也未嘗不可。」

「出書不如留樹」 坦言合作期望

與機構合作寫書,曉蕾大都有所保留。若為了機構公關策略而出書,她直言「不要浪費紙張了」。故此,曉蕾必需了解機構出書的目的與期望,以免淪為寫手角色。「與其事後後悔,不如儘早坦白」,決定合作後,曉蕾馬上與梓敦的上司 - 機構服務總監商討清楚合作細節,明確定下合作條件,「我與機構合作,先收訂金,完成及策劃整個出書大綱,和機構磋商同意後,才會繼續完成工作。整個過程都談得十分清楚的。」她會和機構一起推動議題,包括在電台報章雜誌等刊登報導、使用社交媒體、舉辦講座等等。機構可以使用報導宣傳,但版權是屬於作者的,保障發佈和加印。她作為獨立記者,特別著重編採自主,機構可以建議採訪名單、閱讀稿件覆核報導的真偽、補充資料等,但就不能左右報導角度。「我一生人能做的深度報導很有限,也許只能寫十本書,要是我答應這次合作,就少了一本。」曉蕾每次出書

事先溝通 目標一致

梓敦並不善長於寫作和報導,卻知道要做好出書工作,不得不找有經驗的作者協助。他在課上認識曉蕾,也看過她的文章,相信透過曉蕾的文字,可以讓「死亡這個『冷門』的議題接觸到一群以前無法接觸的人」。向機構介紹這位記者前,他們已經多次交換這次出書的想法,清楚大家的目標一致:「不只是出一本書,而是做一件事:推動香港的生死教育,讓市民關注、引起討論,並且一起帶來改變。」

正因早己建立默契,梓敦十分信任作者,每每向機構解釋作者的意願,還從中遊說,令上司明白「出書不單是為機構宣傳服務,更重要的,是令讀者認識議題。」最終,在梓敦的努力協調下,沒有人會當這是一本宣傳書,而是關於香港生死教育的二十一萬字報導。機構雖然沒有寫《序》,但透過展示真實的故事,令讀者明白喪親人士的需要,更能實在地理解到機構工作的重要。整書的舖排,刻意讓不少機構義工的親身經歷和工作都散落在報導篇章裡,使書末介紹機構、徵求義工及捐款的獨立篇幅,更顯成效。

同理感受 給議題一個「重量」

為了深切體會生死議題,社工、記者及整個出版團隊曾到訪沙嶺,拜祭無人認領的公墓。當日一行九人,手執白玫瑰,親身走到無家可歸的人最終地;他們又採訪真實的喪親個案,了解喪親者面對的困難,過程中,曉蕾也很受感動,但「我不只是想寫一本讓人流淚的書」。這些經歷,反而讓她更加體會到死亡與生活的接近。傷心感動過後,更值得反思的,是背後牽連更廣的社會問題,「把情緒帶到值得關心的議題上,才不讓眼淚變得廉價。」

曉蕾寫書強調議題,只要覺得重要的,她都希望關注。書中中港家庭老夫少妻的喪親報導,在網上惹來很大爭議,更有網民憤然留言,指以後不再買曉蕾的書。但她始終相信寫的是事實,就不怕攻擊。她還有自己的報章雜誌專欄,除了寫書需要採訪大量不同議題,可能比一般記者還要忙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曉蕾觀察到,社會更需要的是更深入的議題報導,以全面的資料採集,呈現議題的真貌。曉蕾形容她的工作是「翻譯」社會議題。透過互通情感的文字,展示真實的故事,引起讀者對議題的疑問和關心,讓議題在讀者心中建立「重量」。 

影響深遠 出書力量不可取締

曉蕾和梓敦異口同聲:「出書的影響是長遠而多方面的。」曉蕾舉過往例子,解釋她為什麼堅持寫書:「2008年與地球之友的朱漢強合作出版《夠照》,當年很多人連『光污染』這個概念還未聽過,在短短半年內,把這個題目,帶到公眾眼前、聚焦並引起關注。」兩位更見證這次出版一年來,有不少媒體找他們做生死議題的訪問,又有市民看完書主動捐助機構推廣生死教育。他們都相信,一本深入而詳盡地探討議題的書,所引起的討論和共鳴,不是現今轉眼即逝的報紙雜誌或者社交媒體所能做到的。「出書的銷售相對很慢但卻是深遠的。有一次在外開會,贈書給對方,對方實實在在拿著一本書,不得不面對書中所承載的社會問題。當他看著書,心裡有所反思,就是影響。」梓敦仍然感受深刻。


後記支持獨立記者的報導基金

曉蕾堅持編採自主,與機構一同推動議題,其他香港記者也是有能力做到的,只是常會面對資源不足,倚靠合作關係出書或當寫手。陳曉蕾在訪問中反映,外地會有「公益報導基金」等資金,記者可以申請採訪及報導社會關注的議題。她希望香港也有這樣的資源,支持獨立記者繼續報導。

Top
May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5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SunMonTueWedThuFriSat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May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5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SunMonTueWedThuFriSat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