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課程搜尋

文章分享

文章分享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服務趨多元-新思維助迎挑戰(社聯會議2016—社聯學院論壇)

10/05/2016

文:香港經濟日報、馬歡儀、麥穎喬

如今社福服務已不限於幼兒、長者,傷健或殘障人士護理等傳統服務。隨着社會議題日漸多元化,社福領域及其對領袖與員工的能力需求亦在擴展。與此同時,愈來愈多商界領袖投身社福行列,為社福界帶來新思維。非政府機構(NGO)面對種種挑戰,必須提升人才培育及領導力,方能迎合大環境轉變和社會需要。 
多元社福服務 x 非社工背景領袖
論壇主持-社聯學院督導委員會主席陳啟明表示,近十年間中小型機構不斷湧現,而且性質和運作與傳統服務有別,例如:社企、環保、地區基層組織、保育、惜食文化、導盲犬服務等,他們大部份都沒有領取社署的撥款資助。在這百花盛放的光景,傳統和新發展的服務、營運模式,都為機構領袖帶來甚大的挑戰。「今日非社工出身的NGO領袖似乎越來越多」;陳啟明分享道。
作為機構董事局主席的鄧國威坦言,要組合董事局的成員絕非易事。「除了有心,又要有時間。」 他認為在擴展中的社福界,董事局應羅致社福界以外具豐富經驗的人士,例如:商界、財務及核數方面等。因為對小型機構而言,在欠缺服務經驗的時候,他們難以得到撥款資助。以募捐籌款,亦無法聘請專責籌款的同工。因此,商界網絡的支援和財務管理知識便十分重要。
NGO領袖講求思維VMV
近年的確不乏商界人士加入社福界,楊建霞就是其中之一。她由商界轉戰社企再加入NGO,將商界知識應用在發展社福工作上。她指出,身為NGO的總幹事需要處理財務、員工管理、籌款、審計、資訊科技發展、服務績效評估及董事管治等工作,又強調這些並非一般行政事務,而是推動服務成效的引擎(Power Engine),惟需同時與機構的「VMV」(願景Vision、使命Mission、價值Value)一致,才能帶來服務成效。

楊建霞說︰「作為一家NGO的行政總裁或總幹事,必須抓緊機構的使命。若單靠上述的商業工具進行管理而缺乏願景,即使工作效率提升,也不能帶出服務效益,蓋因社福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人的福祉。」她又認為,商界人轉投NGO需適應社福界的文化,尤其社工強調參與,故領袖必須與前綫人員深入溝通、充分討論,才能保持員工投入度。

修鍊百般舞藝 適切託付同工
「外行人」加入NGO能為機構帶來新思維。而由富經驗和熟悉機構運作的「行內人」擔當領導,同樣有其優點。1990年加入香港紅十字會、去年2月榮升秘書長的蘇婉嫻解釋,紅十字會的服務多元化,秘書長亦要具備多元能力。但她笑言,尋人服務、人道救援等工作「無得讀」。紅十字會四代秘書長都由內部晉升,蘇認為這較為理想。
不過,領袖需有遠大的目光和策略思維方能帶領機構長遠發展。蘇婉嫻表示,由執行者變為領導者後,必須改變思維,由原本的實踐(Operational)變為策略(Strategic);由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變為定立原則(Principle Setting)。她進一步闡釋其管理原則:「大事管得細,中事抓原則,小事交同事。」所謂大事,是指策略性計劃,至於一些常見問題,只要找出根本原因、訂立原則便可。「我們必須相信同工有能力解決問題。」蘇婉嫻強調,NGO的領袖要經常反思管理態度是否正確,並檢討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是否與時並進。 
至於「紅褲子」出身,由社工晉升為香港復康會總裁的伍杏修亦認同蘇婉嫻所言,指帶領NGO攀上高峰並非領導者一人的工作,而是需要整個團隊的配合。他又笑稱NGO的「CEO」為Check Email Officer(檢查電郵主任)、Chief Extinguish Fire Officer(滅火總主任)、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娛樂總主任)及Shield(盾牌),意指今天的機構領袖需具備IT、危機管理、鼓勵員工投入等知識和技巧,並為同工抵擋外來壓力,讓他們能安心在其工作領域發揮所長。
總結:凝聚各界人才 帶來社會影響
若要使機構走得更遠,領袖需要團結同事,一起向著機構的願景及使命進發。同時,亦不妨羅致不同界別的人才,將新點子及經驗帶進社福界。除了有助激發新思維,推動服務發展,長遠來說更可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曾任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及社會福利署署長、現為再生慈善基金董事局主席的鄧國威;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幹事楊建霞;香港紅十字會秘書長蘇婉嫻;以及香港復康會總裁伍杏修,早前出席「社聯學院論壇-擴展中的社福界領域對領導力的挑戰」,分享現今NGO領袖須具備的能力,以及他們對NGO人才發展策略的看法。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