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課程搜尋

文章分享

文章分享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TUYF獎助學金計劃以歐美前沿的管理知識 推動業界前進

20/06/2018

[文章刊登於HKCSS Institute 課程手冊 Prospectus Vol.25 (10/2018 – 03/2019)]

文:關子宇

市民大眾對社福機構期望日漸提升,有捐款者則以實際行動表示支持,希望協助機構培養具備卓越領導和管治能力的管理團隊,提升機構管理效能,更好地回應社會需要。「TUYF慈善基金獎學金及助學金計劃」的設立,旨在為社福界同工前赴海外著名學府進修提供資助,期望同工把海外前沿的管理知識,帶回香港及機構,推動業界前進。早前,三位曾獲資助到海外進修的同工分享在海外學習的經驗,和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機構的心得。

http://institute.hkcss.org.hk/files/20180620_145423_HDR.jpg

仁愛堂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部社會服務經理林國偉先生(Laurence)獲資助到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titut Européen d'Administration des Affaires, INSEAD)修讀社會企業課程。他表示課程深入地探討社會企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理念和價值觀,對他啟發甚深。Laurence分享說,「社會企業」代表的是創造社會價值與尋求利潤的結合與平衡,而重點在前者:「沒有為社會帶來福祉的商業活動,是沒有正當性(legitimacy)的,最終會被社會淘汰。」Laurence現時正負責一項推動青少年發展社會創新的項目,教授青少年發掘和經營創新的社會服務,這種運作模式正與Laurence所學的社會企業理念不謀而合,亦能對他起到了提點的作用:「社會創新必須貼近實況,不能自吹自擂,這樣才能回應社會的需要。」

http://institute.hkcss.org.hk/files/HKC_7415.jpg

基督教靈實協會復康服務部主管曾思愛女士(Carmen)曾在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進修非牟利機構管理人員課程(Executive Programme for Non-Profit Leaders)。Carmen分享了她在兩年前,修讀這個課程前後的心路歷程。當時她剛轉職到新的工作崗位,最困擾的是大量行政工作,令她不禁反思:「到底我的時間是用在服務使用者上,還是在滿足這個行政系統上?」經過在史丹福的11天課程後,Carmen深受當中的「減省法則」(The Law of Subtraction)啟發,決心在服務單位內推行改革:「課程令我勇於求變,帶領同工精簡流程,盡量減省不必要的程序和會議,把資源重新集中在服務使用者上。」Carmen亦不忘課程教授過的"Fix small but important things”理念:「即使是小如機構天花漏水的一件事,假如長期忽略不理,也會變成員工心目中的頭號困擾」,提醒自己在注重機構運作的大方向之餘,也要注意不容忽視的「小問題」,這樣機構才能健康地運作。

http://institute.hkcss.org.hk/files/HKC_7441.jpg

無止橋慈善基金行政總幹事周嘉旺女士(Sharon)選擇了在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修讀非牟利機構管理策略課程(Strategic Perspectives in Nonprofit Management)。作為機構的決策者,Sharon需要制訂機構未來的發展方向,哈佛商學院的理論,如策略分析框架(Strategic Analysis Framework),正好讓Sharon釐清機構面對的不同挑戰:例如「惡夢區」(Nightmare Zone),外界期望甚高而機構也有能力和資源去做,但卻非機構的使命的項目;「尋夢區」(Fill the Dream Zone),機構有使命和能力把它完成,但欠缺資源的理想工作。Sharon感謝哈佛商學院對她的啟發和幫忙:「課程很有效地協助我和同事在多變且充滿挑戰的環境下,共同釐清和思考一系列策略性發展問題,協助機構制訂未來發展策略藍本,朝著目標破浪前行。」

http://institute.hkcss.org.hk/files/HKC_7517_1.jpg

(左起)HKCSS Institute 主管林莉君女士(左二)、基督教靈實協會復康服務部主管曾思愛女士(左四)、無止橋慈善基金行政總幹事周嘉旺女士(左五)、滙豐信託(香港)有限公司私人滙財策劃副董事羅嘉琳女士(右五)、仁愛堂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部社會服務經理林國偉先生(右二)與部分出席者和工作人員合照留念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