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藝術】認識自動波領導力
05/12/2023
作為機構主管的你,會否盼望團隊可以「自動波」處理工作大小事務,好讓你可以有更多時間及空間思考服務發展?又或是作為團隊成員的你,會否期望主管可以給予更大發揮空間,讓自己進一步發展個人才能?領略自動波領導力、成為無形領袖或是答案之一。
早前HKCSS Institute邀請了【自動波領導力實驗室】,為多位來自不同社福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分享管理層如何創建「自動波」機構文化,以提高組織效率和效益,同時帶動團隊成長,培育機構人才之餘,更使機構走向成功和永續。
撰文:陳映彤
「無形領袖」= 撤手不管?
要推動機構「自動波」文化,背後必先有一位「無形領袖 (Invisible Leader)」。「無形領袖」源於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1 ,提倡在上位者透過給予信任及適當引領等,使得人民或下屬自發做好本分。無形領袖當然並非藉提高員工自主度為名而全然隱身,並對團隊工作撤手不管,而是著重領袖引導及引領團隊成長的角色。
自動波領導力實驗室的余頌豪博士分享,「現在的世界變得太快,再不會期望領袖是最認識『前面』的人」。因此,能提出最有效方法的人,不一定、甚或不再是領袖。正如美國前總統列根所言,「最卓越的領導者不一定完成最卓越的事,而是他使其他人完成最卓越的事。」2 如要逐步成為能成就團隊的無形領袖,不妨參考下列幾點。
如何化身無形領袖?
一、以團隊成長為本位:事情是你來完成,還是團隊去完成?
作為領袖,要懂得關心下屬,了解他們在工作上所面對的挑戰,並及時回應團隊在建立能力上的需要。面對迫在眉睫的死線及堆疊如山的工作,我們有時會少不免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手把手地指導同事有效率地處理好面前的工作。工作完成後,同事最終學到的可能卻不多,結果忽視了團隊的整體發揮及成長需要。
作為領袖,給予團隊的不一定是處理問題的方法,更重要是讓他們明白背後的思考模式及考量,好讓團隊在下一次遇到其他問題時,能運用適當的思考模式,「自動波」處理工作大小事務。
二、培養策略性思維:如果規模再大些,隊員有能力面對嗎?
領袖必須眼光「放長遠少少」,在執行當前計劃時,應同步為團隊培力,助他們思考如何應用是次經驗以應對未來的工作。例如,在完成項目或解決問題後,除了引領團隊反思下次如何應對同樣事情外,更可促使大家深思,若然下次項目規模變大或問題情況變差時,如何運用所學的經驗應對。如是者,團隊便懂得利用當下,策劃未來,而不再依賴領袖凡事出策。
活動上,大家需要蒙著眼,由小組組長給予指示完成任務,難度會逐漸升級,讓大家體會什麼時候是「放手」的最好時機。
三、引領正確方向:全部不理還是給予空間?
領袖要學會「放手」,固然不能一如既往地對執行方式給予詳盡的說明及指示。然而,逐步給予空間的同時,也要適時提醒及引領團隊循著正確的思考方向,讓隊員明白到領袖非任由團隊自生自滅,而是願意尊重團隊的能力及想法,希望藉此機會提升大家的工作能力。
以上三點正是提醒領袖要懂得適時「放手」,給予團隊發揮的空間;也要明白在適時指導團隊時,比起單單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扶助隊員發展自己的才能及決策力,讓他們日後能自主面對更具挑戰性的項目。
如何開啟機構「自動波」?
要創建「自動波」機構文化,認識無形領袖的概念只屬第一步。余博士分享,從機構領導層的角度,若希望進一步在機構上下推動「自動波」文化,可考慮幾個策略:第一,與繼任人進行一對一輔導 (1 on 1 Coaching),與他們一同檢討不同工作的優次,解除「無法放手」的心魔;第二,建立一個具策略性思維的管理團隊,確保團隊的視野相近,可相互促進交流成長;第三,建構「自動波」管理文化,助整個機構上下「升級」,例如藉「跨層級溝通會 (skip-level meeting)」提醒各級主管以團隊成長為本位的重要性。
久以時日,當團隊能獨當一面之時,主管及管理層自然有更大空間思考如何進一步發展服務,助機構持續地發展及服務社區需要。另一方面,當各級的成員都具備策略性思維,懂得越級思考,且對工作有自主權時,自然更懂得回應上層及配合機構發展方向,為機構建立內部人才管道,以應付未來各級的人才需要。
上述各策固然非放諸四海皆通用的萬能之計,運用不同策略時亦要配合機構的發展方向、當前挑戰及機構特點作出調整。但值得關注的是,「自動波」文化有助機構發展及具有應付人才需要的潛力,適時的「放手」說不定還會發掘到出色的新一代領袖,為社福界人才發展帶來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