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課程搜尋

文章分享

文章分享

(Only chinese articles available)

新世代的人力資源與機構管理系列-成為智慧型管理人!

25/03/2015

文:馬歡儀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前任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教授指出,今天的經濟已非資訊型或知識型,而是智慧型。由於科技普及,資訊隨手可得,掌握資訊和知識不再是順利發展的鑰匙,陳教授相信唯有智慧,是無可取替的發展基石。他認為,管理人員具備的服務和管理智慧,甚至應從他們初生之時,由社會、政府政策配套、家庭來孕育,讓他們在起跑線上,擁有走進培育智慧特質和能力的環境的平等機會。

問:智慧型管理人員應具備甚麼特質及能力?

陳教授:今日,只擁有知識和勤力不足夠成為一位有效的經理或管理人員。他們還須具備ABC特質和3C的能力:ABC是應變力(Adaptability)、批判能力(Brainpower)、創造性(Creativity)。管理人員不可墨守成規,而應常常思考自己的觀點,而非只接收訊息,亦要多發問和創新。他們應該具備高認知(Cognitive)、溝通(Communication)和建網能力(Community),能有效辨識和解決問題,說服其他人,能與機構內外的人建立良好關係,並且了解自己的強弱,能夠控制自己的內心。這些特點或許比較難於定義,但可以被辨識出來。

故此,機構主管和人力資源的同事,不妨在招聘之時,考慮這些元素,想一想機構需要的是具備甚麼特質和能力的人才?尤其在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時代,只考慮應徵者上一份工做了多久,相關經驗有多長,或許已不夠辨識合適的人才。

問:那麼,ICT為社會機構和管理人員帶來甚麼衝擊?

陳教授:ICT革命致使經濟由知識型轉型至智慧型,造成三方面的衝擊,包括:數碼化和微型化(Digitalization and Miniaturization)、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全球化(Globalization)。前兩者對社會服務業的衝擊最為大,影響業界的管理、營運、人力資源、顧客服務等對策,數碼鴻溝更加深了一些社會矛盾,貧富懸殊等問題。

問:先說說數碼化和微型化,管理人員應該怎樣應對?

陳教授:像以前發明盤尼西林可對抗多種病菌,這劃時代的發明可以應用很久。有些發明甚至可以被沿用上幾十年,而沒有任何的變改!但現今世代,跨張點說,可謂「秒新時異」,一個發明可以廣泛被應用到幾乎所有的儀器和消費上,而這個發明的壽命可能只有數天。科技步伐急速,所以說擁有知識是不足夠的,大學裡學到的知識,一踏足講求智慧的社會就不敷應用了!對於人才,就像今日我們對一部小小的流動電話功能要求一樣,從前只用來打電話,現在卻追求多功能(multi-tasking),追求效率和質素!

在這衝擊和條件下,管理人員應積極發展新的或新形式的服務,擴展或重組服務規模,發展多元服務,從流程改善控制成本,例如零庫存(Zero Inventory),有系統地管理與服務對象的資料和關係,尋求新的收入來源,以擴闊發展。

問:數碼鴻溝給管理人員甚麼啟示?

陳教授:掌握科技的人能夠順利地躋身而出,但貧窮、未能掌握科技的則往往會更向下流,令貧窮延續到下一代,長遠形成M型社會結構,衍生很多其他社會問題。當年輕人和僱員缺乏社會地位流動性,便會與僱主、管理層、政府容易造成對立,導致社會的撕裂。

所以,作為智慧型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世界觀,宏觀地辨識機構內外的矛盾和局勢,積極倡議的工作,從機構理念、服務角度思索,發展能融合(Inclusion)更多有關受惠者的多元服務項目。


200位社會服務機構董事局成員、機構主管和「社聯‧花旗集團持續學習獎勵計劃」個人獎得主,出席26日以「智慧型經濟與智慧型管理-社會服務界的啟示」為題之午餐會。圖為(左起)社聯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及 社聯學院督導委員會委員 梁佩瑤女士贊助機構花旗集團 企業傳訊及公共事務部主管方煒先生 香港家庭福利會總幹事葉潤雲女士主講嘉賓陳坤耀教授及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