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9/2022
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問題,社福機構不能單靠傳統的方法及資源提供服務,當中科技應用、創意思維及跨界別合作等更形重要。疫後新時代,社福機構應如何培育管理人才,才能迎接未來社會轉變,有效地回應社會需要及服務社群?是次社會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研討會以「如何培育社福機構的未來管理人才」為主題,分別邀請了德萃幼稚園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先生以及和富社會企業及和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董事李美辰女士擔任演講嘉賓,分享他們心目中未來管理人才所需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並透過其管理經驗與心得,探討如何在個人及機構層面上孕育人才,以推動機構的持續發展,迎接新時代的各種機遇及挑戰。
29/09/2022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我們該如何自處?「思考方法好重要!」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司徒永富博士
(Ricky) 道出他處理危機的心態及要訣。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嚴重打擊香港經濟,令當時從事投資銀行的Ricky面對失業兼負
資產;幾經轉折,到1999年,Ricky加入鴻福堂,帶著不服輸的心態,迎難而上,今時今日已是香港其中一位成功的CEO。Ricky強調,思維及態度是解決難題的關鍵:「態度決定高度,心態決定境界!」著眼現在,轉一轉思考角度,化解危機之餘,甚至能轉危為機!
01/09/2022
為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沉重負擔及壓力,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基層醫療的發展,以滿足巿民對健康服務日益增加的需求。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三層預防」、「社區為本」及「醫社合作」等基層醫療概念,並陸續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基層醫療無疑是社福界未來十年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管理層或前線同工,應怎樣部署發展策略及調整思維心態,去迎接這個重大使命?HKCSS Institute早前邀請到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林正財醫生擔任嘉賓講者,與《第三屆社會服務管理人員領袖發展培訓計劃》的學員作交流,分享如何確立社福界在基層醫療的重要角色以及提升機構在社會上的價值。
23/05/2022
「人生沒有後悔,有愛就不會後悔,就算明天死了也可以呀!」死而無憾,談何容易?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先生從容不迫地談到他的人生哲理。這位愛地球而身體力行堅持炎夏不開冷氣的「保環」分子,早前獲邀擔任《第三屆社會服務管理人員領袖發展培訓計劃》的分享嘉賓,說的不是環境議題,而是從建立天文台的公眾形象,到團結多個環保組織成功守護塱原濕地作例子,道出「機構需要提高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性,還有他看透生死的豁達人生觀,讓大家看到自然保育話題以外不一樣的林超英。
20/05/2022
現今社會服務界面對的挑戰與日俱增,處理危機更是機構管理人員日常工作重要的一環。學如逆水行舟,方能帶領機構在新常態下安然渡過。在《第三屆社會服務管理人員領袖發展培訓計劃》的課堂中,邀請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陳智思先生 (Bernard) 分享處理危機的智慧。陳智思先生在人生各階段中經歷不少逆境,但都能迎刃而解甚至轉危為機,當中的竅門特別是其心態及處事方式,值得機構管理人員借鏡。
19/05/2022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籌劃的「非政府機構薪酬調查2021」有賴社聯機構會員的支持,經已順利完成。調查結果發佈會亦於2022年3月10日舉行。是次參與調查的機構會員有135間,創歷年新高,涵蓋54,011位全職員工,約佔社聯機構會員總員工的77.5%。1參與調查的機構會員規模:大、中、小型機構分別佔24.4%、21.5%及54.1%,而非社會福利署(社署)資助機構佔44.4%。除了薪酬調查外,本年度亦進行了福利調查及疫情下有關人力資源政策趨勢的專題調查,盼能為業界提供最新資訊。調查的數據截取日為2021年10月31日。
18/05/2022
近年來,各行各業正面對人才流失及斷層的挑戰,社會服務機構的人才挽留及培訓尤其重要,「建立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傳統的培訓都較著重於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中心。有沒有想過,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可以由團隊共同創造?團隊,是大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精明能幹的人,總不能單打獨鬥,拿著再好的解決方法也得與一個好的團隊共同協作,各司其職,才會事半功倍。那麼,我們又如何可以令員工們主動成為團隊中的一分子,投入參與,從中吸取經驗繼而成長,達到為機構「建立人才」的願景呢?
其中一個可以幫助大家建立人才的技巧就是學「AI」!然而此「AI」非彼「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而是「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HKCSS Institute 在去年12 月邀請到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首席講師尹祖伊博士舉辦《建立欣賞文化 推動組織變革》工作坊,與HR 同工們分享如何透過「AI」去建立欣賞文化,培育人才,推動組織變革。
18/05/2022
Meta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辦的第六屆「Meta 慈善公益日」(Meta Good Causes Day)於去年12月16日圓滿舉行,活動獲逾150位社福界同工參與。今屆Meta慈善公益日以「社會共融」為主題,當日邀請到幾間NGO的合作伙伴及資深社會工作者與同工分享他們如何推動社會服務,與不同群體同行,邁向社會共融,以及如何利用Meta品牌下的平台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的服務及社會需求;Meta專業團隊更於席間介紹品牌如何推動香港慈善工作,以及NGO運用Facebook和Instagram推廣社區服務的技巧及策略。